欢迎访问《地理教学》官方网站,今天是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0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5-03-17
  

  • 全选
    |
    卷首语
  • 刘树凤
    地理教学. 2013, 0(24):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地理纵横
  • 王珊 刘树凤 王涛玲
    地理教学. 2013, 0(24): 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学活动是一种非线性的、混沌的过程,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本文通过阐述蝴蝶效应的内涵以及蝴蝶效应和教学活动间的联系,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探讨蝴蝶效应对地理教学活动的启示,即创设课堂有利初始条件、警示课堂蝴蝶吸引子、凝聚集体力量,展现蝴蝶风暴。旨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为高中地理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 名师视野
  • 曲忠厚
    地理教学. 2013, 0(24): 7-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三板”教学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
  • 教学研究
  • 娄晓黎
    地理教学. 2013, 0(24): 1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逐步认识到在提升教学有效性过程中必须关注学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依靠主观经验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起点不清晰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一节为例,以大学生教育实习中教学设计指导为基础,说明学情分析的具体过程与方法,探讨了如何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旨在以此为广大地理教师科学进行学情分析提供参照。
  • 冯士季 赵光平 罗星凯
    地理教学. 2013, 0(24): 14-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薛秋
    地理教学. 2013, 0(24): 18-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Adolf Diesterweg)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把注意形象地比作通向心灵的“唯一的门户”。在引导注意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使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学生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知识的传授,如只是一味的急于灌输是无法获得预期效果的。"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教人以渔,则将终身受用无穷"。传授知识,只供一时之用,教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则学生终身受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传统单向的、乏味填鸭式的知识传递方法,通过对引导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建构,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接受知识,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大有裨益。 引导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的理想形式,这种形式教师能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探究思维,既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又有利于其养成探究的习惯,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研究试图通过引导式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来寻找当前引导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同行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 蔡明忠
    地理教学. 2013, 0(24): 2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以为学生经历十几年的学习和生活积累,应该熟悉一些学习高中地理所必备的生活生产常识,储备一定的地理术语、地理常识,并以此推断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然而却遭遇多数学生并不具备教师认为应该具备的经验的窘境,导致教学低效。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教师以自己的生活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造成学生缺乏思维素材,陷入经验盲区;有的是因为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认知代替学生的生活认知,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叙述的专业术语的意义而导致交流信息无法对接;有的是因为教师以教材的事例代替学生的真实见闻,导致学生认知结构出现混乱;有的是因为教师以个体的经验代替大众的经验,造成学生已存信息暂时性丢失,影响知识的建构。因此,教学中关注的应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学生亲历的、真实的经验,而不能是教师凭自己的经验推断出来的假想经验。
  • 周义钦
    地理教学. 2013, 0(24): 23-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高中地理
  • 黎肖霞
    地理教学. 2013, 0(24): 26-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施兵
    地理教学. 2013, 0(24): 29-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日照图的判读与应用是自然地理中的重难点,如何掌握日照图判读与应用的方法是关键,通过展示各种日照图,让学生了解日照图的主要类型,理解自己的观察角度;通过日照图的判读与应用分析,让学生熟练地解决常见的地理问题;通过探讨提升能力策略,让学生对日照图的学习事半功倍,最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到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中去。
  • 初中地理
  • 戴敖锁
    地理教学. 2013, 0(24): 32-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课程基本理念上承教育思想,下启教育实践,本文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为例,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梯度解读进行了诠释与演示。首先从字面上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进行了揭示,“有用”和“开放”是其两大内涵,“有用”是“开放”的目标,“开放”是实现“有用”的途径;然后为了能够从思想的高度去理解本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对其蕴含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挖掘式解读,它彰显了“生活教育”与“生命教育”以及“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价值;基本理念归根结底是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对“基本理念”的解读必定以指向教学实践为归宿,它回应了学生对“有用”地理的诉求,蕴含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导向、以基于“问题”的生活化、乡土化地理案例为主要载体、以“自主+合作式探究”为主要手段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体系。
  • 明海凤
    地理教学. 2013, 0(24): 35-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教学经验
  • 陈炳飞
    地理教学. 2013, 0(24): 37-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学实践中发现,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中,有些内容没有详细写“实”,使教材内涵更加丰富、灵活,与书画艺术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效。通过对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认为通过准确把握留白的“精度”,适度扩展留白的“厚度”,合理增加留白的“热度”,可以对它们进行科学解读、合理重构、巧妙表述和灵活运用,以吸引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优化情意,其效果在后续的实践得以验证。
  • 李学鹏 钱文洁
    地理教学. 2013, 0(24): 42-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景 陈中凯 曾影
    地理教学. 2013, 0(24): 44-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学地理的教学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资源,迫切需要教师以敏锐的课程意识开发教学资源。央视《美丽中国》纪录片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素材,显现出重要的教学价值。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开展教学,从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拓展地理视野;教会学生用地理的视角分析问题,培养地理素养;促进学生感悟地理之美、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关系,树立正确人地观。
  • 考试研究
  • 魏凤艳
    地理教学. 2013, 0(24): 46-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通过整体品读和对比分析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四套高考地理试卷,探明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方向,确定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研究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真正做到层次化、过程化、方法化、模式化的训练过程,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 读书 书评
  • 吴炳义
    地理教学. 2013, 0(24): 49-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于蓉
    地理教学. 2013, 0(24): 53-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南京师范大学赵媛教授所编写的《中国省市区地理》分册《江苏地理》在内容结构、编写特点以及使用建议方面进行了评析和推荐。
  • 研究性学习
  • 卢晓旭
    地理教学. 2013, 0(24): 55-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南京经纬度的验证性测量
  • 谭传桃
    地理教学. 2013, 0(24): 57-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 测量经纬度原理 1. 测纬度原理:同学们都知道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φ-δ│,φ是我们要测的纬度,δ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只要我们知道太阳高度H,就可以算出φ。正午太阳高度H如何算出呢?我们可以在正午利用竹杆与竹杆的的影长的正切函数来算出正午太阳高度。 2. 测经度原理: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是不同的,有时差。例如某地与北京时间(120°E为准)有时差,时差相差1小时则两地经度相差15°,也可以说经度相差1°,时差相差4分钟。如果知道了我校与北京时间的时差了,就知道了我校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就能计算我校的经度了。计算公式如下: 我校经度=120°E±(我校正午时的北京时间-12)/4
  • 中学地理教育视角的地理世界
  • 陈书君
    地理教学. 2013, 0(24): 65-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