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薛秋

地理教学 ›› 2013, Vol. 0 ›› Issue (24) : 18-20.

欢迎访问《地理教学》官方网站,今天是
地理教学 ›› 2013, Vol. 0 ›› Issue (24) : 18-20.
教学研究

引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 薛秋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Adolf Diesterweg)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把注意形象地比作通向心灵的“唯一的门户”。在引导注意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使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学生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知识的传授,如只是一味的急于灌输是无法获得预期效果的。"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教人以渔,则将终身受用无穷"。传授知识,只供一时之用,教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则学生终身受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传统单向的、乏味填鸭式的知识传递方法,通过对引导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建构,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接受知识,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大有裨益。 引导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的理想形式,这种形式教师能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探究思维,既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又有利于其养成探究的习惯,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研究试图通过引导式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来寻找当前引导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同行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引导式 教学模式 实践与思考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薛秋. 引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 地理教学. 2013, 0(24): 18-20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